超细纤维合成革,简称"超纤革",是在充分剖析天然皮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超纤革是由束状超细纤维与聚氨酯经过特殊工艺加工而成。它是采用与天然皮革中束状胶原纤维结构和性能相似的尼龙超细纤维,制成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非织造布,再填充性能优异具有开式微孔结构的聚氨酯经后加工处理而成。超纤革产业链的上游是主要是以聚乙烯/聚氨酯/锦纶为代表的高分子树脂原料产业。超纤革的下游应用包括家具、服装、制球、制鞋、汽车内饰等皮革消费产业。
人造革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代:
第一代产品:PVC (聚氯乙烯)人造革 产品具有一定的天然皮革质感和较低的成本,PVC人造革中含有对人体伤害较大的化学成分(特别是增塑剂等),VOC含量较高,在高温下很容易挥发,橡胶感强,没有天然皮革的触感和手感,仿真性、柔软性差的缺点,但成本低,加工方便。目前主要应用于低端箱包、鞋、球领域。
第二代产品:PU(聚氨酯)人造革 合成革是指模拟天然皮革的组成和结构并可作为其代用材料的塑料制品。通常以经浸渍的无纺布为网状层,微孔聚氨脂层作为粒面层制得。其正、反面都与皮革十分相似,并具有一定的透气性,比普通人造革更接近天然革。发源于上世纪40年代聚氨酯材料大规模应用后,具有光泽柔和、手感柔软、真皮感强、耐寒性能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服装、家具和中高档鞋领域。普通PU革采用织物为基布,仿真性差,耐折性没有超细纤维合成革好,但成本低,质轻,加工方便,品种多样。
超细纤维人造革是普通PU人造革的升级产品,上世纪70年代由日本可乐丽等公司开发,以超细纤维制成的无纺布为基体,用高性能聚氨酯树脂模拟天然皮革内部胶原纤维相互缠绕的微观结构,结合
纳米碳酸钙,几乎可以完美替代高档真皮材料,主要应用于汽车内饰和高档鞋球、家具领域。
超纤革发展有关国家政策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07年本)》(征求意见稿)中把"聚氯乙烯普通人造革生产线"列入限制类项目,把超纤革为代表的生态合成革列入鼓励类项目。我国环保标准的提升和执法力度的加强将显著提升PVC人造革的环保成本,其相比于超纤革的价格优势将不断缩水。
工信部于年初发布了《制革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并于5月期间正式公布该规范条件。要求有关部门在投资管理、土地供应、节能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中规范制革行业。对企业布局、企业生产规模、工艺技术与装备、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出准入规定。要求对不符合规范的企业在用地、融资等多方面进行约束。分析人士指出,行业规范对皮革业从环保规范、去除小产能等方面有好的约束,同时也利于真皮的替代品超纤革加速挤占真皮市场。受国家政策影响,未来制革行业集中度提升是必然。目前制革行业产能过剩、环保不达标、行业不规范成为主要问题。制革行业规范条件的出台利于皮革行业产能集中,去除环保不达标的小产能,长期利好行业龙头企业。
产品升级、产品替代促使超纤行业高速发展
超纤革对天然皮革和低端人造革的替代是行业趋势。人造革的出现,弥补了天然皮革资源的不足,并被广泛应用于箱包、家具、汽车内饰等大部分皮革应用领域,其数量之大,品种之多,已经远远超过传统天然皮革。人造革的发展历史就是通过不断改进工艺性能,逐步替代对天然皮革应用的历史。未来大部分的大众皮革消费领域将被以超纤革为代表的高性能人造皮革占据,而天然皮革因为其稀缺性和高成本将被逐步局限于高端奢侈品领域。
人造革发展现状
90年代后,伴随人力成本和环境成本的提升,以及中国市场的开放,全球人造革生产中心逐步向中国大陆转移。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人造革生产和消费中心,占据世界总产量的70%。我国人造革行业存在结构性过剩,产业集中度低的特征。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规模以上的人造革制造企业有380多家,压缩成本、降低价格是大部分企业的主要竞争手段,而另一方面,我国部分高端超纤革产品仍需要从国外进口。
环保政策及新应用领域将加速超纤革替代进程
严格的环保政策将有利于超纤行业。首先是环保政策趋严,对超纤行业产能增长有一定的遏制,因此在未来2年,需求量增速料将大于产能增速;其次,真皮行业的污水排放量远高于超纤行业,对真皮行业的影响更大,这从2013年轻革产量大幅下滑就可以看到端倪,超纤的替代将加速。
超纤革相比真皮制作在环保中凸显优势
一般的真皮和仿皮面料在制作过程中要使用化学药剂、填充剂、替换剂及生产大量废水,其中不乏有毒有害的物质,如六价铬、甲醛、DMF等,不但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有影响,环境处理成本高昂,而且及易在面料上残留此类物质。天然皮革具有较强的性能优势,但是未来的发展会受到原材料短缺的困扰和因为环境污染而导致的制造成本提高,要发展必然走高端产品的道路。
国内超纤革企业发展还看核心技术的创新
超纤革日本技术仍然领先,中国贡献产量增量。目前全球生产超纤革的企业主要集中在日本、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韩国以及欧洲的意大利等,超纤革在国际上呈现"技术看日本、时尚看意大利,绩效看韩国和中国台湾,规模看中国"的发展格局,预计这种格局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改变。
对现有产品的更新或升级换代主要是依据市场的不同需求不断提高超纤的性能,增加品种,赋予其一种或多种必要的功能性,使它越发接近天然革的性能或在某些方面优于天然革。这方面,国内龙头企业走在行业前列,禾欣股份和日本可乐丽公司合作,引进吸收世界一流公司的生产工艺;华峰超纤加大自身研发投入,募投项目定岛超细纤维革产品仿真程度更高。国内超纤产品在运动鞋、箱包、家具等传统领域中应用更加普遍,在汽车、服装、皮鞋等领域中的应用也加速拓展。
在竞争严峻的大环境下,超纤革企业的首要任务是加快技术创新,让新产品、新技术去迎合市场需求和环境要求,分享主流研发与设计理念,提升和发掘聚氨酯合成革的产业化价值,在原料采用、质量控制和产品研发等方面实现均衡发展产品的持续创新与快速的市场导入。